吉登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来看待情境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他用“物化”这个词来指称特殊的情境状况,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来看,有三种最典型的情境状况,它们构成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境的基本内涵。万物有灵论是历史发展中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观点,在这种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吉登斯认为,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著名论述中表达了这种观点。马克思将商品关系领域比作“披着雾纱的宗教世界”,正是在宗教中,人的头脑所产生的、但却被赋予生命的独立存在的东西,进入了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联之中,进入人类的关系之中,而在“商品世界”中,“商品拜物教”的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种典型情境是指某种社会现象被赋予了自身其实并不具有的物性特征的状况。诚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交换价值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联被转换成物与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完全物化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异化特征,是对人的本质存在的不真实的表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构成一种当代社会结构化的最重要的情境场域。